五津街道位于成都新津县中部,地势平坦,依山傍水,是成都市的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既是四川达西藏、川西达川南的交通要道,也是川西南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五津街道境内四河汇流,纵横交错,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被誉为“四川威尼斯”。
五津生态环境
五津概况
五津街道距成都市区30公里,距成都第二绕城高速5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街道面积21.9平方公里。五津街道原为五津镇,2014年2月12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五津镇,设立五津街道办事处,辖原五津镇所属行政区域,包括复兴、南江、寿江、桥津、城西、城北、抚江、红石、文武、吴店、古家、平岗12个社区及临江村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88062人。
五津街道交通便利,川藏路、成乐大件路、成新蒲穿境而过,新邛、新大、新崇公路交汇于此,境内的成新蒲快速通道、牧山大道、新普路让五津街道进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境内南河、西河、金马河、羊马河四河汇流,水资源丰富。地理优势与水文条件为五津街道旅游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了希望集团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工商企业,使五津从古时的西南航运重镇成为现代“民营经济发展的摇篮”。1996年,五津镇被列为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1998年更名为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
工业园建设
2002年,川浙合作工业园区在五津设立,为浙江沿海企业来五津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2006年,川浙合作工业园区更名为四川新津工业园区,纳爱斯、东南网架、琪乐塑业、华都包装等沿海重点企业纷纷落户,园区还引进和落实了河南白象方便面、北京大北农、通威饲料等投资上亿元的项目,伍田食品、美好食品、恒力磁材等本地重点企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工业园区落户企业达76家,其中规模企业27个。这些企业的落户和发展,为五津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五津风光
火牛阵民俗文化
五津街道是新津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全县的文化标志。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牛阵”便是五津街道丰富民俗文化的个中翘楚。火牛阵脱胎于牛儿灯,保留了牛儿灯中的牛和放牛娃,增加武士角色,配上川剧锣鼓音响和道具等表演内容,逐渐演变为气势恢宏的火牛阵。表演场面宏伟壮观,时而表演牛群奔腾,时而表现千军万马,使观赏者仿佛置身碧血黄沙的战场。
千年古堰风采依旧
民俗文化灿烂,历史积淀丰厚。五津境内还有纯阳观、黄鹤楼、齐一寺以及通济堰等一批庙宇古迹,其中,千年古堰——通济堰,创建于西汉更始帝三年(公元25年),是岷江流域古代少有的有坝引水工程,其拦水河坝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运用时间最长的活动坝。经过各朝各代的修缮和维护,形成了延续至近代的渠首枢纽。通济古堰是五津街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们流连忘返,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五津纯阳观忠亭
产城新发展
在“十三五”时期,五津街道将重点围绕“天府产业新区、现代滨江新城”的五年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抓实“产业、新城”两大主题,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启动地铁10号线五津区域规划,努力把地铁10号线五津区域建设成为一条形象优美、功能突出的产业景观核心走廊;二是在“老城区”着力加快旧改进度,增加城市开敞空间,引进知名企业,共同打造文化集群产业链,高标准构建区域特色;深化“大联动、微治理”,系统推进“1N34”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治理服务“精细化”、管理“规范化”、作用发挥“常态化”;三是在“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重点建设“成新蒲”农业产业轴、“西河”水文化线和“新沙路”林盘旅游线。
五津有轨电车
在未来,五津街道将不断努力,建成品质更高、环境更加美好的宜居宜业山水旅游佳地,打造风光更加美好的“四川威尼斯”,吸引各地的游客前来感受千年古堰魅力,品味生态山水旅游城。